China Terraced Fields 中國梯田


China Terraced Fields 中國梯田

Please Subscribe. Best to view in HD Full Screen.

歌曲: 前程錦繡

中國最美七大梯田 China terraced fields

這是地球最美麗的曲線,是人類改造與自然相結合的完美產物。梯田, 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生產與生活,更是一片人間仙境。
“梯田”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南宋范成大的《驂鸞錄》,那是他從故鄉吳郡去廣西一路上的旅行記。他在江西袁州看到“嶺阪上皆禾田,層層而上至頂,名“梯田”。而白居易的一首詩裡所說的,“泥秧水畦稻,灰種畬田粟”。亦概括了南方的農業生產及土地利用情況。可想而知在低而平的地方種水稻,並且能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,山民們確實花盡心思。於是獨特的“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”梯田便像神蹟般降臨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。

1. 雲南元陽梯田
元陽梯田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,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。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,因地制宜,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,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,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,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,小者僅有簸箕大,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。元陽梯田規模宏大,氣勢磅礴,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、元陽、綠春等縣,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,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。

2. 福建尤溪梯田
尤溪梯田,福建最美的梯田,位於福建尤溪聯合鄉。走進尤溪縣聯合梯田,猶如進入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。聯合的梯田真是一幅山水畫卷。那層層疊疊的梯田,猶如天梯直上雲端,只要拾級而上,彷彿就可以登上藍天。站在山腰,放眼望去,密密麻麻的梯田,就像串串珍珠點綴大地,又如顆顆明珠灑落人間。而那田間的房舍、裊裊的炊煙、勞作的人群,又似一幅濃濃的山水田園[視頻]詩畫。聯合的梯田是天然美景。田在山中,群山環抱,綠樹映襯,置身其中,頓感心清氣爽,如入世外桃源。

3. 貴州黔東南加榜梯田
加榜梯田位於從江縣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鄉東北面,距縣城80公里。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。苗族是“稻飯魚羹”的民族,苗族的稻田都是依山而開,隨山勢地形的變化而變化,因地制宜,山坡海拔的高低,坡度的平緩及山坡的大小決定了梯田大小和形態。加榜獨特的地型地貌決定了這裡的梯田面積最大不過一畝,大多數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的“帶子丘”和“青蛙一跳三塊田”的碎田塊,最小者僅有簸箕大,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畝。這裡的梯田最長的可達二、三百米,最短的不足一米。長達幾百米一丘梯田每一部分的大小形態卻完全不同。加榜梯田不僅規模宏大,氣勢磅礴,而且線條優美。無論從線條,還是整體形態來看,加榜梯田都吸取了天下梯田之精華,它比雲南元陽梯田更加秀麗,比廣西龍勝梯田更加壯觀,極具魅力。

4. 湖南紫鵲界梯田
紫鵲界梯田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山區,她周邊的梯田達兩萬畝以上,其地勢之高,規模之大,形態之美,堪稱世界之最。紫鵲界生態環境優美,梯田密集,形態原始,阡陌縱橫,線條流暢,山高水長,板屋交錯,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、古樸美、形體美、文化美。尤其是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,使紫鵲界梯田更加婀娜多姿,如臨人間仙境。

5. 江西江嶺梯田
江嶺梯田,江西婺源素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,尤其是春天緩坡上大片金黃的油菜花令很多人心馳神往。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;梯田如鍊似帶,層層疊疊,高低錯落,壯麗雄奇;水面映著藍天和古樹;梯田下面,山窩裡藏著一小撮粉牆黛瓦分外溫柔可親。這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。從江嶺開始,公路始終在山間盤旋,從江嶺向下看,只見層層梯田,曲折的線條,山谷盆地中的小河,河邊聚集的三、四個村莊,四周圍繞著青山,構成了一副極美的婺源農村風光畫卷。作為“中國最美鄉村”中田園風光的代表作“江嶺風光”不僅是世界級攝影基地,更由於古樹、河流、梯田、農舍、農作物合理佈局,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親近、和諧“天人合一”在這裡得以完美展示。尤其是山頂人家成了江嶺風光的大背景,遠眺白牆黛瓦掩在黃花綠樹間,陣陣雲霧飄來,恍若天上人間。

6. 廣西龍胜龍脊梯田
龍脊梯田在廣西桂林龍勝縣和平鄉境內,龍勝梯田群規模宏大,全部的梯田分佈在海拔300-1100米之間,最大坡度達50度,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,層層疊疊,高低錯落。其線條行雲流水,其規模磅礴壯觀。是桂林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
7. 浙江麗水雲和梯田
雲和梯田景區位於浙江麗水崇頭鎮,距縣城5公里,最早開發於唐初,興於元、明,距今有1000多年曆史,總面積51平方公里,海拔跨度為200米—1400多米,垂直高度1200多米,跨越高山、丘陵、谷地三個地質景觀帶,有700多層,具有體量大、震撼力強、四季景觀獨特等特點,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梯田群,被稱為“中國最美梯田”

Source: E-mail 文化傳播網

猜你喜欢:
The Beauty of China Playlist 中国之美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